考研网 门户 科目辅导 政治辅导 查看内容

2015考研政治:马原理论易混淆点

2014-4-28 21: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59| 评论: 0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的知识在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而这三部分中第一部分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的知识在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而这三部分中第一部分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起着认识和改造人、社会与世界的桥梁媒介的工具性作用。第二部分是我们批判资本主义,认识社会主义的基础性知识。第三部分是在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在这一规律的指导之下,推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理论指导。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有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的理性批判,我们再去学习其他的几门政治理论课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马基的知识中政治经济学部分也是最抽象,最难懂的,为此编者把其中最为抽象,容易给同学们造成知识学习上混乱的易混淆词语做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归纳总结,希望可以为各位备考的考生助一臂之力。

  1. 资本的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

  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它在英国表现得最为典型,羊吃人运动。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式资本原始积累的有一个重要方式。对外是殖民地争夺、抢劫金银财宝、贩卖黑奴、保护关税制度和商业战争。对内则是国债制度、课税制度、保护关税制度。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事实证明,资产积极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原始积累开始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

  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进行的。

  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发展起来的。

  目的不同:自然经济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

  历史条件不同:自然经济的产生条件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特点不同:自然经济是分散和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生产规模小,社会分工低下;商品经济是有组织的以分工为基础的交换,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社会分工程度极高。

  表现的社会形态不同:自然经济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形式。

  3.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例和脑力消耗。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两者关系:

  ①两种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4、使用价值、价值与交换价值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交换买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他们可以相互交换。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是通过交换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性表现在: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要获得使用价值就要放弃价值,要获得价值就要放弃使用价值。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5.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指不需要经过专门选连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商品的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但要注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6.所有制与所有权

  所有制:就经济意义上而言,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人皆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了现实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并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所有权: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为了维护经济上的所有制关系而建立的一整套规章制度逐步以法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就使所有制关系上升到法的关系的高度,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所有制一旦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就成为一种排他性权利,它强制规定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对占有物行使权力的界限没直接影响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实际利用及其与劳动者的关系。

  二者关系: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或者发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7.劳动与劳动力

  劳动:就是人类劳动力在物质资料生产上的使用和消费。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因此,人不仅改变自然物的形式,同时还在与自然的协调与统一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并将这种协调与统一当做规律,使他的意见服从客观规律。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是劳动力的物质表现,是劳动能力的实现。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它存在于人的身体中。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表现为可以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就是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它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如果劳动力成为商品,那它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是,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才能把他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二是劳动者必须丧失一切生产资料,成为一无所有者。

  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个因素:劳动者本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这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者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这是保证继续有新的劳动力供应;劳动者一定教育和训练的费用,这使劳动者能获得一定的生产技能。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使用和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磨损,价值也逐渐消失或者转移到其他商品中去,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所以马克思指出:“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消费过程,”“同时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因此,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所创造的价值量,大于劳动力的价值所包含的价值量,这一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发生价值增殖的秘密,即在于此。

  8.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的独创。其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主要包括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等,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9.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但在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过程中,这两种生产剩余价值的形式,往往是交错进行的,而且还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方法,绝对的和相对的。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除了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迫使工人更加紧张地劳动。例如富士康2010年的“十二跳事件”,工人的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每天都在高强度地进行生产加班,否则工资少的可怜,这正说明资本家为了绝对剩余价值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加班)和提高劳动强度(计件工资,次品罚款等形式)进行对工人的剥削,让工人成为机器。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延长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受到工作日时间长度的限制,也容易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为了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功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主管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但其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分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分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首先,从他们之间的联系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资本家必须使工人的劳动超出必要劳动,出现剩余劳动,才有可能无偿占有剩余劳动。

  其次,从它们的区别来看。一是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从量上说,关键的问题是工作日的长短,越把工作日延长,绝对剩余价值就越多。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是通过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劳动。二是劳动中的隶属关系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在形式上隶属资本,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是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这是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起主导作用时,资本主义处于发展初期,那时,虽然手工业者也受雇于资本家,隶属于资本,但劳动毕竟仍然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劳动者仍在可能摆脱资本而进行独立的生产,因而劳动对资本的隶属还只是形式上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它在技术基础和劳动组织上,都发生了革命,手工工具为机器所代替,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属物,已经没有能力独立生产,这就产生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劳动者只有从属于资本,才能将劳动发挥出来,才能劳动,才能生存。

  最后,把两种剩余价值结合起来看。马克思指出:从一定观点看,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工人本身生存所必须的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率发展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个部分前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教育部教育在线中教网中青网K12教育网新浪教育搜狐教育腾讯教育学科网高考网考试吧教育信息网中国自考网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教育新闻网
中国招生网国际教育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阳光高考高考资源网北京教育考试院招考资讯网(天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山西招生考试网河北高考网中考网搜学网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辽宁招生考试之窗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中国高考招生网上海招考热线江苏教育考试院浙江教育考试院网易教育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中国高校教师招聘网怀柔网站建设怀柔在线怀柔团购
Copyright 2013-2014, www.cn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考研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与复制
热线电话:13911934741 联系人:周老师 E-mail:624924297@qq.com 京ICP备11038375号-4 京公网安备110116020004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