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中,考查了适逢爆发120周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但题目却高度综合,题点是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所给选项包括“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入外国人手中”、“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台湾被日本侵占”、“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入外国人手中”接近超纲,极其强调理解,而其余选项更是零散分布在各个知识点,要解决这道多选题顺利拿到两分,对同学们的要求确实非常高。 2015年的史纲分析题直接推高了整张试卷的难度,题目背景是1925年郭沫若设想的关于“孔子与马克思的对话”的文章,共设两问,一问二人对话的背景,二问如何理解二人思想的异同。大部分同学拿到试卷,看不懂题目所问,因而无从下手,事实上,题目确实避开了当年时政热点,有点冷僻,但如果复习方法得当,加上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题目并非不能解。 史纲的复习,不是简单的时间序列,历史事实是为了佐证纲要线索。明确了史纲学科的考查特点,就需要同学们以重要时间节点划分时间段,复习时留心周年纪念,从中国共产党或相关角度切入考点,从而做到有效备考。 古往今来,历史更迭,没有任何事物是简单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地经历纷争与抉择,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希望同学们在备考2016年考研过程中谨记“一个阶级、一个党派、一个思想”,以线索(中国共产党)串历史,不要陷入琐碎的历史事件。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 |
![]() |
Copyright 2013-2014, www.cn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考研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与复制 热线电话:13911934741 联系人:周老师 E-mail:624924297@qq.com 京ICP备11038375号-4 京公网安备11011602000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