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再次下降,表面上看来是考生理性起来了———他们对于自己考研的可能预期收益与实际付出之间的得失权衡趋于理性。由于近年来研究生就业情况有时甚至还不如本科生,这就让大家看到了考研恐怕真的会得不偿失———付出了两三年长的宝贵青春时光,花费了大笔学费和生活费等费用读研,最终却可能换来的工作还不如意,那就真的亏大了。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看,不再盲目迷恋这顶帽子,是投资与收益明智权衡后的正确选择。 进一步来说,考研人数的再次下降反映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大有问题。首先是研究生的人数实在太多了。人数一多,鱼龙混杂,研究生的整体质量就难以保证,而且导致许多导师不能对每个研究生都进行良好的指导,从而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滑。其次,对研究生的管理“放羊化”导致不少研究生不学无术。再者,对研究生毕业要求不严导致最后一关没有把好就放入了社会。这些共同导致我国现在研究生的整体质量着实令人担忧。 而且,对于精明的雇主来说,招收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有他们自己的实际考量。优秀的本科生往往都是经过高考独木桥严格检验了的,而研究生的招生则充满了非学术的因素,所以优秀本科生的质量整体上比研究生的质量更可靠,特别是国家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的质量总体上要高于二、三本大学研究生的质量。 毋庸讳言,这也是这些年来招生疯狂大扩招的必然恶果。不消说那些根本没有就业竞争力的普通二、三本高校现在都在大搞研究生大跃进,即便是“985工程”国家重点大学的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专业也在大搞研究生大跃进。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荒唐的恶性循环:本科生找不到工作,考研;考研找不到工作,考博;考博找不到工作,读博士后;博士后找不到与专业匹配的工作,最终只能为了吃饭而放弃专业。这其实是非常严重的教育浪费。而要破解这一尴尬的难题,就必须逐渐减少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强化研究生的入口和出口把关,加强过程管理,并坚决优胜劣汰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授予点,从整体上切实提高研究生的质量。 |
![]() |
Copyright 2013-2014, www.cn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考研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与复制 热线电话:13911934741 联系人:周老师 E-mail:624924297@qq.com 京ICP备11038375号-4 京公网安备11011602000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