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门户 考研要闻 考研快讯 查看内容

中华考研:考研热降温拐点有助高教回归理性

2014-12-31 16: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73| 评论: 0

摘要: 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一种现象在达到了顶峰之后,势必会回归于合理的状态与区间,一度火爆异常的考研热同样如此,当其达到了历史的峰值之后,接近于拐点而处于降温就无以避免。因而可以说,考研热出现降温拐点是一种必 ...

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一种现象在达到了顶峰之后,势必会回归于合理的状态与区间,一度火爆异常的考研热同样如此,当其达到了历史的峰值之后,接近于拐点而处于降温就无以避免。因而可以说,考研热出现降温拐点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是到来的时间早晚不同而已,对此倒不免大惊小怪。不过,对于长期处于亢奋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说,若不能摆脱由此形成的路径依赖,那么就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境地。

  在高等教育产业疯狂扩张的黄金时期,在文凭贬值的大背景下,考研热也就应势而生。前不久,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南开大学承办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14年国际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自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30多年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

  在教育产业化的模式下,研究生一直坚持的是“批量生产”,2012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2012年全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麦可思发布的2013届毕业生求职压力分析显示,硕士毕业生求职压力大的比例要超过本专科生。有专家指出,研究生就业压力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年来研究生持续扩招所致。本研比例倒挂,研究生质量的注水,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一流本科,二流硕士,三流博士”一是国内大学培育的现状,也使得高学历教育被冠以文凭注水,研究生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化,通过一些例子可以佐证:一是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曾在两会上指出:“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大专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二是一些研究生为了就业而进行整容,一改之前文凭优先的比较优势。如此看来,从供需两个方面都折射出,研究生是到了应当降温的地步。

  泡沫化和注水化的研究生教育在市场上竞争削弱,也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当教育作为一种投资之后,若是更大和更多的投资,不能带来预期中的回报,那么考研和读研的冲动就会降低,考研热也应会顺势而下。而对于教育界和主管部门来说,也必须对降温热的到来作好准备,看到降温造成的真正原因,不能一味在降低门槛和分数上去实现完成招生计划,而是要寻求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培养精品人才上下功夫。只有当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达到了应有标准,并具有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品牌形象被重新塑造和提升之后,供需关系之下的需求才会被重新调动,并保持较为稳定的产业规模和招生数量。

  考研热降温拐点的到来,对长期追求数量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说,未尝不是一个理性回归的契机,也是实现教育改革,重新审视和重视教育质量的节点。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善和调整,高等教育的市场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与挑战,以质为本的竞争规律和教育内涵,才会得到双重体现和落实。

以上文章由中国考研网编辑或转载发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教育部教育在线中教网中青网K12教育网新浪教育搜狐教育腾讯教育学科网高考网考试吧教育信息网中国自考网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教育新闻网
中国招生网国际教育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阳光高考高考资源网北京教育考试院招考资讯网(天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山西招生考试网河北高考网中考网搜学网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辽宁招生考试之窗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中国高考招生网上海招考热线江苏教育考试院浙江教育考试院网易教育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中国高校教师招聘网怀柔网站建设怀柔在线怀柔团购
Copyright 2013-2014, www.cn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考研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与复制
热线电话:13911934741 联系人:周老师 E-mail:624924297@qq.com 京ICP备11038375号-4 京公网安备110116020004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