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门户 考研大纲 政治大纲 查看内容

2014年考研政治理论毛中特大纲对比表

2014-4-28 21: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46| 评论: 0

摘要: 部分章节2013年2014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考查重点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 ...
部分章节2013年2014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考查重点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014年本章新增加了两个考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调整了一个考点,2013年“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在2014年调整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从2014年变化看,2014年考生需要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三个自信”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科学发展观还有可能考查选择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本章增加了一个考点“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属于基本考点,考试中会有所体现,但不会独立以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注意把握本章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本章无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属于比较重要的考点,考试必然会覆盖到,并且会以多种形式即单选、多选的形式进行考查,必须理解、把握本章中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联系,并进行准确记忆。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2.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本章无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属于比较重要的考点,考试必然会涉及到,主要会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考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小,需认真把握本章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章无变化。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属于基本考点,其中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本章重点,命制选择题。注意把握本章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本章在2013年是3节,2014年调整为2节,把2013年第3节的知识点删除了,新增加的考点2个: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二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所以,本章新增加的两个考点在2014年极有可能命制分析题。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本章有变化。把“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改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此番改动说明我党在对外开放上有更大作为。结合我党对于改革关注度的提高,今年可能会考本考点。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章在毛中特课程中地位非常重要,是材料分析题考查的重点章节。 常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表现、实现形式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能会以分析题形式考查,这两个知识点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也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建议考生重点掌握。 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节有2处变化。第一,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由原来的一个专题拆分成两个专题。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本章的重点,又是我党今年关注的、迫切要做的,故这两个专题又是热点,2014届考生要 多关注这两个专题的内容。第二个变化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于此考点仍是今年考查的重点,并是材料分析题考点,望考生认真备战。 题型分布:本章考点多,题型杂,所有题型都出现过,考生应特别注意,把握重点。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章无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基本考点,主要出选择题,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依法治国和政治体制改革。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本章有变化。新增一个考点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章主要出选择题。请考生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这个新增考点。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本章有变化。新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据历年真题考查的一个特点,新增考点容易纳入命题者的视野,请考生重点把握此考点。本章是材料分析题考查的重点章节。 重要知识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问题。 题型分布:选择题与分析题都曾考查过,考生应特别注意,把握民生热点问题。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本章无变化。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本章无变化。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建立巩固的国防。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建立巩固的国防。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本章只有一处变化。即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本章只有一处变化。增加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教育部教育在线中教网中青网K12教育网新浪教育搜狐教育腾讯教育学科网高考网考试吧教育信息网中国自考网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教育新闻网
中国招生网国际教育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阳光高考高考资源网北京教育考试院招考资讯网(天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山西招生考试网河北高考网中考网搜学网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辽宁招生考试之窗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中国高考招生网上海招考热线江苏教育考试院浙江教育考试院网易教育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中国高校教师招聘网怀柔网站建设怀柔在线怀柔团购
Copyright 2013-2014, www.cn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考研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与复制
热线电话:13911934741 联系人:周老师 E-mail:624924297@qq.com 京ICP备11038375号-4 京公网安备11011602000466
返回顶部